开云网页开云网页开云网页开云网页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保障体系、重大疾病防治研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已成为政府、社会和专家学者高度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深入探讨我国医疗卫生发展中的科学问题,系统研究其深层科学规律十分迫切和必要。
香山科学会议于近日在北京召开了以“中国医疗卫生发展中的科学问题”为主题的第283次学术讨论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刘德培研究员、刘谦研究员、代涛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蔡仁华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医疗卫生事业的性质、地位、作用与政府职能”、“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保障制度建设”、“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保障制度建设”、“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现代医学教育体系构建”。6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刘谦研究员在“中国医疗卫生发展中的科学问题”的主题评述报告中指出,“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与焦点,而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大量问题需要研究,比较重要的有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卫生筹资和监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问题。他回顾分析了卫生改革发展问题的部分共识:政府既要主导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又要利用市场机制解决医疗卫生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以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改革为突破口,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卫生改革方案与措施不能“一刀切”,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积极稳妥地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卫生改革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医疗科学,走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加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卫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坚持卫生事业内在规律与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结合、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以卫生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和正在进行的改革为中心开云网页,着眼于理论创新、思考实际问题、指导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从我国的人口政策、社会老龄化及青少年健康等方面分析我国的人口与健康问题,提出要加强政府职能,建立高效率、广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强化医药管理及合理定价,开办国立、公立和私立医院。针对医院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认真做些让百姓得实惠的事。建议政府组建一个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指挥体系和领导机构,成立国家人口与健康委员会,加大经费投入;变补偿医疗服务机构的供方为补偿需方(如扩大医疗保障覆盖范围、加大医疗保障投入力度等),从而体现卫生服务的公平性,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推进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强化政府责任,包括:确保公共卫生产品的免费提供;在基本医疗领域,强化政府的筹资与分配责任;强化政府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加强对医疗服务体系布局和结构的规划、目标控制、行为和质量监管等;强化对药品生产、流通、价格、质量以及消费的调控与监管责任。在具体制度方面,医疗保障制度应该立足于基本健康,在基本保障领域筹资方式不宜采用保险方式,应以税收为主;直接提供服务要优于购买服务;在实践证明有效的领域以及政府难以承担责任的领域,可以引入市场机制。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的方向,中国的医疗改革应放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设计方案,创造中国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整合医疗资源,形成医疗服务集团,充分发挥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有的教授认为,像1997年起草的《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政策全是原则,缺乏实际操作的具体措施,应该立足于国情,针对卫生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制定具体的解决措施。医疗卫生改革的关键是遵循依法治国的原则,将科学决策与科学管理逐步纳入医疗卫生管理工作的理念当中来,组织决策层与操作层分别就国家方针政策和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讨论。
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要明确政府、单位和个人的责任;政府的职责是全行业的行政管理和区域卫生规划,而区域卫生规划是搞好医疗保险的基础;要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必须坚持基本保障、统筹规划、责任分担、逐步推进、协调配套和能力建设的原则。
分析“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应优先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逐步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建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保障制度,提高城乡居民疾病风险的防范能力;改革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医疗服务流程,建立双向转诊制度,规范基本药物目录;合理选择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干预重点,突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改革完善医疗卫生筹资机制与支付制度,规范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和医生行为。
客观科学地看待与学习国外医疗卫生体制和医院管理的政策与经验;建立更为公平、合理的医疗费用支付体系;强化政府管理医疗机构服务定位,优化资源配置;相对集中疑难复杂危重疾病的诊治,以降低诊治成本;在不增加社保、医保的压力下满足特需医疗服务需求,在规范服务与税收的基础上建立慈善基金,从事医疗救助;尽快制定、颁布《卫生法》,解决卫生领域原则性、基础性、方向性问题。
社区卫生机构与大型医院相比存在不同性,提供的是治疗与关爱相结合的卫生服务,其核心竞争力是连续性服务。在慢性疾病的防治中,要完善以专科医生和全科医生,医院和社区护士等卫生服务人员、社会和家庭等所组成的团队提供的环状服务。
城市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分不开的,卫生改革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外部环境不等于是用“市场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是必须在市场体制环境下考虑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卫生改革发展应该遵从“经济人”规律,但政府对卫生服务的购买和筹资要以老百姓的需求为导向;公立医疗机构要成为真正的公立医疗机构,该补偿的就得补偿,让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成为真正的非营利性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要与大医院资源共享,要以门诊服务为主,主要应该起到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作用;社区不应该是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而应该是提供一种途径,将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等结合到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中,变成一种邻里关系;政府应该投入资金补偿人员的收入和培养公共卫生方面的人才。社区卫生服务要把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分开,公共卫生服务应该由政府承担医疗科学。社区卫生服务要以终端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全科医生不只是担任“守门人”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做好“选择门”的工作。全科医生体系的建立要有全民医疗保障制度作支撑,全科医生的利益和卫生服务与供方的利益要结合起来。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应该是分层次的,对不同人群提供相应的医疗救助、基本医疗和限制性医疗服务等。“基本医疗”应该包括哪些服务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建议卫生部门和财政部门以财政投入为前提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定。公立医院要按照政府要求,承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责任。有位教授提出,基本医疗服务的供给还是通过购买人力资本更合算,建议将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的供方合二为一;公立医院应该首先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然后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服务。
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主要存在筹资成本比较大、运行机制不完善、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不力、对贫困农民的补偿不够和外部制度环境不完善等问题,建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惠民工程,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健康水平的社会工程、健康工程,必须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还需要重申和落实。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是基本人权,是政府责任;提供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建立完善的财政投入机制、建立持续性的医疗卫生机制、健全医疗卫生工作配套法律保障是亟待解决的医疗卫生改革问题。卫生部门应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问题及时、准确、全面地向汇报,以引起足够的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条件下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举措,政府一定要加大农村卫生工作投入。卫生工作应实现弱势人群与普通人群的同等健康权利,建议立法确定政府、社会(单位)、个人(家庭)对健康应承担的法定责任和相应经济(资源)分担;整合现行各种医保、劳保、合作医疗等制度,弥合弱势人群在享有健康权益上的缺位;推行健康效率为终极目标,健康效率就是社会健康的公平表达。
关于中国医学科学研究创新体系建设问题,提出:发展战略上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发挥国家医学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从单纯注重生物医学研究向加强系统医学研究和医药产业发展并重转变;从以研究开发为主向自主创新与成果产业化并重转变;要处理好体系建设与创新文化、自主创新与标准规范、中医和西医、医学学科与生物学科等几个重要关系。
现在我国医疗费用多数用于晚期疾病治疗且效果差,形成恶性循环。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要求日益提高,而现行医药行业的运行机制使得高科技药品开发以仿制为主,未来十年要加快医学创新,大量创新成果需要基础与临床学科的结合。社区医学的战略目标也应以预防为主,不宜将医院都推向市场,应该建立相应的体制,创建并扶持研究性医院,做重大疾病防治研究,培养科学家式的临床医生。
关于医学教育改革与体系建设问题,设想医学教育的学制为:停止中等教育医学类专业;医学类专业以三年制大专为过渡,以五年制本科为主体,以长学制医学教育为发展方向;医学类相关专业以中专为过渡,以高职为主体,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学科发展引导;医学培养的人才不是给今天用的,是给明天、后天用的,医学人才培养不仅要符合当前的需要,也要适应未来的需要,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医学院校招生规模过大,人才水平参差不齐,建议医学毕业生进入医疗卫生行业需要卫生部门制定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
医学教育应该强调人性的回归,着重加强临床医学生人文教育。医学学科专业性强,医学教育必须与实际需要相结合。现在的医学教育体制使得医学院校存在趋利行为,人才培训数量过多,但质量却不够理想,医学毕业生进入卫生系统需要再进行一次考核及选拔淘汰。
关于毕业生下乡工作的问题,大家基本达成了如下共识:要提高基层医疗水平,首先要提高我们的医学教育水平,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医学专业毕业生到社区和农村去服务;可以考虑将临床医学毕业生“下乡”工作作为住院医师培训的必修课,为提高农民和弱势人群的健康水平培养高水平的卫生人才;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促使还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且缺乏临床经验的毕业生“下乡”工作是不合适的,对农民的健康也是不负责任的。
在医学科研问题上,不应以基础和临床为划分标准,而应以某个疾病或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中心,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当前不仅临床与基础学科结合不够,而且临床各三级学科之间也很少有交叉开云网页,因此建议在综合性的教学医院中要更加注重交叉学科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