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驱动未来医疗产业的关键,然而,能否将差异化科技与合适的价值主张相结合开云网页,并借此打造能够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才是医疗科技新创企业的致胜关键。
根据指出,对比中美两国的独角兽,中国独角兽最多的前三大行业是健康科技、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和半导体,美国独角兽最多的前三大行业是软件服务、金融科技和健康科技。
通过全球独角兽榜能看出疫情下全球经济呈现新趋势。从2019年首份全球独角兽榜到今天,一共有近1200家新独角兽,这些新独角兽正在改变金融服务、企业管理、医疗健康和零售行业。特别是这半年,金融服务和企业管理行业受新独角兽影响最大。
以此次上榜的中国十大独角兽位居第九名的联影医疗。据悉,联影医疗此次IPO拟募资124.8亿元。这不仅创下年内科创板IPO最高融资纪录,也将成为国内民营企业最大IPO募资项目。在新冠疫情防控需求的带动之下,联影医疗终结多年亏损,于2020年扭亏为盈。连续两年盈利后,大股东将其运作上市。
联影医疗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全线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医学影像诊断与治疗设备、生命科学仪器,以及覆盖「基础研究-临床科研-医学转化」全链条的创新解决方案。通过与全球高校、医院、研究机构及产业合作伙伴深度协同,不断突破科技创新边界,加速推进精准诊疗与前瞻科研探索,持续提升全球高端医疗设备及服务可及性。
回顾2010年时,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2011年则达到了1354.1亿元。在联影医疗创立前,蓝帆医疗、三鑫医疗等本土企业占据了中低端市场较高份额。但在大型医疗设备领域,纵横全球的GPS,占据了国内90%以上的市场,本土产品难以卖上价。顺应国产替代趋势与外资巨头竞争,但要在外资垄断和高手林立的医疗器械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并非容易。
据悉,联影医疗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产品线覆盖全线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的企业,已经累计向市场推出80余款产品。同时,其营收规模大于迈瑞医疗和开立医疗的医学影像业务收入之和,在国内占据绝对的龙头地位。
微医是目前中国领先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其总部位于杭州,微医是上规模最大、最新颖独特成长力的数字健康角之一,获得了复星医药、晨兴资本、新创集团、中投中财等开友金融等知名人士机构投资。
华大智造,公司于2016年成立,总部位于深圳市。致力于成为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缔造者,专注于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以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要业务,为精准医疗、精准农业和精准健康等行业提供实时、全景、全生命周期的生命数字化设备和系统。在全球服务累计超过1,300个用户,并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科研、生产基地及培训与售后服务中心等,是全球少数几家具有自主研发并量产临床级高通量基因测序仪能力的企业之一。
圆心科技,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北京,成立以来获得包括腾讯、红杉资本、启明资本、星界资本等在内的机构多轮累计十数亿元投资,已成为中国“互联网+医疗”及慢病管理领域独角兽企业。圆心科技通过对行业的深度理解,建立创新的诊疗路径,并将路径分为“就医、用药、支付”三大场景。成为国内领先的就医、用药、支付综合性服务平台。
以我国当前医疗科技发展来分析开云网页,已具备拥以消费者为中心、专注于科技的医疗科技新创企业,并利用新兴且专业的技术在市场上蓬勃发展。其产业陆续打造未来的医疗照护产业提供了更多元且不可或缺的解决之道。
医疗科技公司过去一直专注于硬件开发。通过软件以及数字收集和分析势必会成为影响未来医疗企业的重要因素。在许多方面,通过硬件所收集的数据将比硬件本身更具价值。医疗科技公司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往往需要透过相互合作,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消费者医疗需求。
根据德勤健康解决方案中心报告指出,至2040年,现有以疾病为中心的系统将完全被全面覆盖的主动式综合医疗与健康系统取代。创新是医疗科技和消费科技公司的未来之路。受数据化技术、消费科技公司的竞争及新护理模式的影响,未来医疗科技公司很可能将面临一个不断快速变化的医疗行业格局。专注于服务与数据分析:除提供产品外,医疗科技公司亦可通过服务短期内助力医院和医疗系统降低医疗成本、优化医生绩效以及提升诊治成效。
以健康科技而言,医疗器械监管是个庞杂而快速发展的领域。所有的医疗器械都必须满足安全与性能医疗科学、质量体系与标识的要求。然而,医疗器械的潜在风险越高,监管就越严格。通过建立医疗器械管理方面的全国性综合政策或指导方针来为各利益相关方指明方向,政府可以利用立法或强制执行来满足本国的条件和需要。尽管众多医疗科技公司均具备充分的条件推动未来医疗的发展,但仅凭单个企业的力量不太可能实现。医疗科技公司只有与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科技和数字化医疗企业合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成效。
人工智能的发展逐步显现基础设施化的趋势,与信息、数据一道,成为未来经济的基础设施之一。未来在医疗新技术领域的新兴发展将对医疗保健产生巨大影响。从人工智能到 5G 功能,再到机器人技术,这些新技术将开始塑造医疗保健行业的工作方式,并提高医生提供护理的效率。通过持续增强医疗保健领域的技术,能够在健康科技领域创造无限价值。
针对应用层面分析,伴随医疗数据数字化深入,深度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突破以及芯片计算能力提升,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掀起第二次浪潮——已渗透到疾病风险预测、医疗影像、辅助诊疗、虚拟助手、健康管理、医药研发、医院管理、医保控费等各个环节,并取得初步成效。
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中,综合性AI厂商依靠完整AI生态布局处于领先地位,而创业独角兽通过算法在垂直领域发力。创新企业应与大型的既有企业合作医疗科学,建立伙伴关系,让其价值主张能与原有的正规医疗照护专业相辅 相成,进而为这块产业带来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