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说过,“为什么要学习哲学,并不是因为它对于所提出的问题能给出确定的答案,而在于通过问题的提出与思考扩充了我们对于问题内外的一切可能性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想象力,减低那些可能禁锢心灵的教条式的自信,同时,通过哲学冥想感受宇宙之博大开云网页,心灵之辽阔,使自己与至大至善的宇宙勾连起来。”
最近读了王一方老师的文章,《医学:为什么不是纯粹的科学?》。这篇文章运用了医学哲学中系统化反思的方法,重新的描绘和勾勒了医学的内核和边界,通过仔细研读和分析这篇文章,它给了新的启发,使我对医学内在和外延的界定有了新的认识,扩充了我对医学本质的视野。
在过去,我一直认为现代医学的本质就是科学的一个分支,即文章中提到的“医学是孙子”,如果非要给“医学是科学的一个分支”这句话加上一些定语,那我可能会认为,医学是涉及一些人文关怀(如医学伦理、医学心理)的科学,说到底还是一种“非主流的科学”。但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即医学不仅仅有科学性、人文性,还有社会性,甚至还有一点玄学色彩。正像文章中所提及的那样,科学的基本目的是获取新知来理解自然;而医学的基本目的是通过预防治疗来促进健康,医学很实际,很功利。刨根问底,在科学和医学起源的古希腊,科学是一种智力活动,而医学是为了减轻病人痛苦;科学成功的标准是获得真理,医学成功的标准是获得了疗效。如同一棵大树分出了两条不同的枝干,医学和科学目的不同、要义不同、性质不同,因此二者不能完全划等号,也不能说医学的本质就是科学。医学还具有社会性、人文性及公益性等特质,因此具有很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而人文主义也是一套完整的思想和价值体系,是人的终极价值“内化”的历程,种种因素决定了医学的特殊地位。
古语有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因此,界定医学的内在和边界虽然似乎是一件比较“虚”的事,实际上却是一件要紧事。对医学认识的模糊不清导致了国内医学教育培养体制的不健全,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不同,国内医学人才的培养往往专注于医学知识的灌输和技艺的培养,而缺乏同样重要的人文主义通识教育,到学生层面也往往只管专心背书,不重视医学的人文性和社会性。临床医师往往也不甚关注患者作为人的尊严,因此在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上做得不够好,甚至成为医患矛盾爆发的导火索。没有人文的医学是冷冰冰的,是机械的,是一种畸形的技术,是一种过分的傲慢。没有人文关怀和道德底线的医学甚至是可怕的。文章中就列举了臭名昭著的纳粹医生和731细菌部队的例子,我们遗憾的看到,没有人文性和伦理性支撑的医学,作为一种技术,一种不设防的手段,是如何被所谓政治生物学家希特勒和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所利用,给人类留下了惨绝人寰的悲剧。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挥之不去的梦魇,为何看似高度发达的文明背后隐藏着野蛮,如何从苦难中拷问技术和重拾人性,这是战后每一个人应当思考的问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何界定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医学的内涵和外延?换言之,中医与现代医学的交集在哪里,哪些部分可以科学化,哪些部分不可以,经验医学是否可以完全科学化,中医中的人文观念是否可以借鉴到现代医学中。这当然是若干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了。
这篇文章作于2007年,如今十几年过去了,现代医学正努力的回归“人”和“以患者为中心”,医学伦理学、循证医学和叙事医学的发展方兴未艾,越来越多医务工作者认识到医学的“人学”特征的重要性。尽管如此,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过于迅猛,有时候超出我们的想象,因此就可能导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如医疗大数据的采集和利用,潜在的人的隐私权如何保护;又如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为什么两例婴儿可以堂而皇之的被医务工作者用来做一个本不需要的人体试验?综上看来,我认为医学本质和外延的界定是一件要紧事,让医学不仅具有科学技术特征,更要回归“人”和人的本质,甚至可以纳入职业考核体系中,以引起足够多的重视,正如文章中所提及的那样,让医学的愿景、使命、目的和价值、传承性和精神性重新揭示出来。这也正是医学哲学可以带给我们的。
医学是用来诊断治疗疾病的方法论,人类有多久历史,就与疾病做了多久抗争了。根据是否符合科学的论证方法,在这里可以分为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
科学是人类因为自身经验的有限性,利用数学原理等方法创造出来的一套方法论医疗科学,用以把“经验”有效利用,接近真理。从哲学和理论上来讲,科学不一定是真理,但正因为真理是那么难得,所以要建立“科学”这个方法论来接近真理。如果得到的不是真理医疗科学,我们也应该接受自己的无知,毕竟这已经是科学唯物主义最先进理论指导下的产物了。而任何时代的个体,其意识形态都不可能超过这出这个时代。
现代医学不是广义上的“西医”,现代医学的起源不同于“西医”的起源。西医的起源也是懵懂的,无知的,和传统医学无异。
现代医学起源其实也很模糊,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医学的科学尝试,比如《人体构造论》,虽然年代久远,受到当时认识的禁锢,但这样通过实践得到经验,再通过总结经验得出结论(而不是通过主观推测和臆想的方法)是我们现代科学意识的萌芽。
到了近代,因为统计学的发展,主张以大量的观察(描述性)和实验(探索性)来总结和检验当前的认知,反对盲从经典——现代医学开始和传统医学分道扬镳。
首先,至少在我这个回答里,“传统医学”不是中医、韩医等任何一种医学的统称,而更倾向于“古典医学”。拿中医为例,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下,中医发展至今的基础和积淀———其典籍和所有被认可的执行者(继承者)的集合,不包括通过科学手段得到的任何超越了典籍的新增认识和结论。
科学一定是逻辑的,但逻辑的不一定是科学———比如传统医学的“阴阳调和”,“辨证论治”,有逻辑吗?有一定的逻辑,而且在都不辅以事实依托的情况下,主观上相当正确!
但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逻辑的基础是什么?它是传统医学继承者局限的经验观察(缺乏沟通和系统分析能力)+谣传(效果以口口相传为主,缺乏全面的反馈和评价)+迷信(大量偏方)+宗教+文化+人类的主观推测(比如以形补形)得来的。主观性相当强。
我们不能苛求传统医学,因为以当时的认识水平,它还是比较先进的开云网页。不过到了现代,相对于现代医学,本质上其传承仅仅是对经典的盲目崇拜,没有革新,即使在评价方法如此多元的现代,这群继承者者也没有自我怀疑的意识,甚至可以说是极度自负的。
不可否认,他们的自负有一定道理,传到他们手里的是历经了比华夏文明还要久远的一份瑰宝,经过如此长时间的洗礼,它的历史价值无法估量;
毕竟也是灌注了不知道多少代人的经验的,其中也可能有最终有效的组分,但按目前的发现来讲,绝大多数都是经不起科学论证的。
日本的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碰撞已经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中医也会不例外,它本质上并没有优于任何其他传统医学。
现在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的对立,真不是现代医学亏待传统医学,谁不知道传统医学的可贵呢?那么多科学家拿传统医学做实验难道是为了证伪?
我也知道接到一块祖上传下来的传家宝被世人当做辣鸡的不甘,但这份不甘在科学面前惊不起一丝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