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汉腾生物宣布近期已完成超3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投创业领投,粤科金融集团、太朴生命科学投资和乾银投资跟投。本轮融资所获资金将用于推动公司新技术研发、商业化产能建设、国际化经营战略布局等。
汉腾生物专注于大分子生物药CDMSO领域,提供从生物药CMC开发到商业化生产和全球临床供应的一站式端到端服务。目前,汉腾生物发展规模已从大湾区的几个基地扩大至上海、德国等全球六大研发及生产基地。汉腾生物在高产细胞株构建、复杂蛋白高表达能力,以及国际化生产能力上屡创佳绩,尤其在lgM分子表达平台开云网页、表达宿主细胞、高密度细胞培养、新型制剂以及分析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
9月12日,劲帆医药宣布完成过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投创业和弘信资本共同完成。本次融资资金主要用于劲帆医药加速推进cGMP车间建设,完善研发、专利、人才、业务推广等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基因治疗CDMO/CRO平台,赋能合作伙伴。
劲帆医药是一家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和生产技术平台,专注基因治疗领域技术创新,致力于开发大规模病毒载体制备及递送技术,为基因治疗提供一站式CRO/CDMO服务。公司具有高专业度合作团队,硕博及专业技术员工占比高达70%。目标是构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和生产技术平台,广泛合作,推进基因治疗更早可及解决更多未被满足的疾病治疗需求。
9月15日,纽安津生物称已与博爱新开源医疗签订了投资协议,率先完成了5,000万的新一轮融资领投方交割到账。本轮融资将助力纽安津生物自主研发的个体化肿瘤治疗性多肽疫苗注射用P01的1期临床试验、个体化肿瘤治疗性mRNA疫苗iNeo-Vac-R01的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以及其他管线的快速推进。
纽安津生物专注于开发基于肿瘤新生抗原的个体化肿瘤免疫治疗产品。自2017年起,纽安津生物已在多家三甲医院开展科研临床研究,加速管线研发进度。其中,注射用P01是纽安津生物旗下进展最快的肿瘤新生抗原个体化疫苗产品,是针对每位患者个性化定制的、成分各不相同的多肽疫苗。该产品已先后于2023年4月和2023年8月获得中国NMPA和美国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
9月14日,Generate:Biomedicines,一家开创机器学习驱动的生成式生物学(generative biology)平台的临床阶段生物治疗公司,宣布完成2.73亿美元的C轮融资。此次融资除了B轮投资者外,还增加了新的投资者,包括安进和英伟达(Nvidia)风险投资部门NVentures。
公司特有的生成式生物平台(generative biology Platform)能够查看数亿种已知蛋白质,以识别氨基酸序列、结构和功能的统计模式,从而创建定制的基于蛋白质的治疗方法,如抗体、基因疗法和酶,从而扩大治疗疾病和解决复杂生物挑战的能力。这一过程大大提高了药物发现的成功率,缩短了药物发现所需的时间。
9月16日,创健医疗完成B轮融资,融资资金超2亿元。本轮由消费私募基金L Catterton(路威凯腾)及中信证券旗下全球美元私募基金投资平台中信里昂资本联合领投,创东方投资、铭丰资本跟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产业化推进、创新技术研发及海外市场扩展。
创健医疗是一家以创新驱动合成生物学全产业链平台型企业,拥有生物合成平台及医疗器械转化平台,专注新型生物材料与创新功能蛋白、核酸药品、食品原料及新型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应用前沿的合成生物学技术,通过高端生物制造为医疗、美妆、个护、营养等市场提供绿色、可持续的创新原料产品,截止目前,已服务于30余家上市公司。
迪亚莱博宣布完成A轮近亿元人民币战略融资。此次融资由长江国弘领投,树兰俊杰资本、张家港金茂创投、张家港人才一号基金、张家港智慧创投跟投。
迪亚莱博致力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实验室检测产品的研发,在上海和江苏张家港分别设有研发中心,为国内极少数掌握自身抗体与神经系统标志物实验室检测产品核心原料、核心技术的生产商之一。迪亚莱博将诺奖技术“点击化学”应用于抗心磷脂抗体等检测试剂盒的制备,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博工科技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青橙资本领投。本轮募集资金将用于加速生命科学机器人产品研发以及市场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为生命科学研究和智慧医疗产业发展提供助力支持。
博工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生命科学机器人产品技术研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生命科学场景落地应用的高科技创新企业,持续为生命科学智慧医疗场景提供全方位数字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博工科技结合客户需求的应用场景,从干细胞培育场景切入,自主研发的培养箱机器人、离心机机器人、液氮冻存机器人等核心产品在干细胞培育场景成功应用,实现细胞制备工艺工厂化生产。
数字智慧病理一体化解决方案行业领导者生强科技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投招商独家投资。本轮资金将用于队伍扩充、加速临床验证及商业化推广。
深圳市生强科技有限公司主创团队全部来自于清华大学,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商业化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成为“病理数字化的引领者,病理信息化的创造者,病理智能化的集成者医疗科学,功能性病理的倡导者”。生强科技成功研发了全玻片扫描影像系统、荧光扫描影像系统、显微影像信息系统(MIIS)等病理科数字化、信息化解决方案。
翱锐生物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由达晨财智领投,道远资本、热景生物、以及公司管理团队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国内首个基于PCR+蛋白的多组学平台的肝癌早筛产品及消化道多癌早筛产品的临床注册和市场销售,以及其他单癌种和泛癌种早筛早诊产品的研发。
翱锐生物核心技术团队来自于中美知名医学院及癌症中心,在分子生物学,统计遗传学,计算生物学等方向有深厚的学术和技术积累,建立了一整套针对PCR平台的有效位点筛选和ctDNA高效富集技术。翱锐生物在消化道领域推出从单癌到泛癌等一系列解决方案,性能优异,注册进度领先。
瑞尔唯康宣布于数月前完成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诺庾资本领投,老股东知名天使投资人叶华华先生跟投。本轮融资所筹资金用于推进基于时间干涉(Temporal Interference, TI)的无创脑深部电刺激神经调控产品开发、脑科学诊疗产品管线拓展、Biovital数字健康通用技术平台升级迭代、生产及销售市场团队搭建等。
瑞尔唯康专注于脑科学领域的疾病诊断、监测、治疗类产品研发和销售。经过多年临床研究和技术沉淀,以癫痫、帕金森发作监测和量化评价为切入点,耗时4年,自研腕带式多模态信号采集设备,疾病发作监测算法和可视化数据分析管理系统,逐步形成了一套基于多模态信号的通用数字健康技术平台。同时,瑞尔唯康已掌握基于时间干涉(TI)的无创深部脑神经调控技术开云网页,打通“读脑”(Reading)到“写脑”(Intervening)的闭环链条。
9月14日,国家组织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发布了《国家组织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1号)》,以及《关于召开国家组织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企业培训会的通知》。
9月15日,华东医药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申报的1类新药HDM1002片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拟用于超重或肥胖人群的体重管理。根据华东医药公开资料,HDM1002为该公司研发的小分子GLP-1R激动剂。
9月15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最新公示医疗科学,礼来公司(Eli Lilly and Company)两款糖尿病治疗产品在中国获批,分别为:长效GLP-1R激动剂度拉糖肽注射液和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9月14日,迪哲医药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戈利昔替尼的新药上市申请已获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正式受理,用于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r/r PTCL)的治疗。
9月11日,FDA批准了BioLineRx的莫替福肽Motixafortide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filgrastim用于动员造血干细胞至外周血,以作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移植时促进患者自体移植的干细胞动员(SCM)。
9月11日,翰宇药业发布公告,称其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获CDE受理。目前,全球司美格鲁肽尚无仿制药获批上市,仅诺和诺德公司一家在售。
9月11日,和誉医药宣布其创新CSF-1R抑制剂pimicotinib(ABSK021)获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进入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的3期临床,该研究主要评估该药针对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键嘉医疗研发的ARTHROBOT髋膝多应用手术机器人获得NMPA批准上市。
微创机器人旗下苏州微创畅行机器人的骨科关节置换手术导航定位系统”获得NMPA批准上市。
赛诺医疗的冠状动脉棘突球囊扩张导管TRADENT海神戟™获NMPA批准上市。
博恩锐尔研发的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
华东医药全资子公司Viora 申报的进口III类医疗器械“光学射频治疗仪(型号:V20)”获NMPA注册受理。
LimFlow SA 的 LimFlow System 已获得FDA批准,用来帮助没有其他合适的血管内或手术治疗选择,并面临大截肢风险的 CLTI 患者。
8.信迈医疗开展的支气管射频消融系统治疗重症持续性哮喘的注册临床试验完成全部患者入组
近日,NextCure公司公布了一项2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对PD-1通路抑制剂耐药的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晚期患者在接受其靶向Siglec-15(S15)的单克隆抗体NC318联用默沙东(MSD)的PD-1抗体帕博利珠单抗后可获得临床获益。
9月13日,远大医药宣布,其创新产品Ryaltris复方鼻喷剂(GSP 301 NS)在中国开展的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患者的季节性过敏性鼻炎(SAR)的3期临床研究(GSP 301-308)已完成并成功达到主要终点。GSP 301 NS已在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英国及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9月13日,宜明昂科宣布,该公司研究团队将在研产品IMM47的临床前研究结果发表于Antibody Therapeutics。IMM47是一款人源化IgG1 CD24单克隆抗体,该药治疗实体瘤的IND申请已获得中国NMPA受理,也计划在近期向美国FDA提交申请。
9月12日,艾伯维宣布利生奇珠单抗(risankizumab)对比乌司奴单抗(ustekinumab)治疗中重度克罗恩病的III期SEQUENCE研究达到了所有的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
近日,吉利德科学公司公布了其靶向Trop-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Trodelvy(sacituzumab govitecan)在两项临床试验中的积极结果,包括1项针对晚期HR+/HER2-乳腺癌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TROPiCS-02的新数据,以及1项与PD-1抑制剂Keytruda(pembrolizumab)联用一线治疗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2期临床试验EVOKE-02的积极早期数据。
9月11日,康方生物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新型人源化白介素-4受体α单克隆抗体AK120(IL-4Rα单抗)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1期临床研究成果发表于《皮肤病学与治疗》。结果显示,AK120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安全可耐受,且初步疗效提示良好的临床前景。目前,康方生物已在加速AK120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3期注册性临床研究的开展。
信迈医疗开展的支气管射频消融系统治疗重症持续性哮喘的注册临床试验完成全部患者入组
近日,微创血管内介入磁导航手术机器人的先驱和全球领导者Stereotaxis (NYSE:STXSW)宣布,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Rigshospitalet)心脏中心的医生使用 Stereotaxis 公司的 Genesis 磁导航手术机器人成功治疗了第一批患者。
Exelixis将从英矽智能获得ISM3091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利。而英矽智能将获得首付8000万美元(约6亿元)以及后续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ISM3091是一款潜在“best-in-class”小分子抑制剂,靶向BRCA突变肿瘤的合成致死靶点USP1。
近日,mRNA 巨头Moderna 公司与 TCR 专家 Immatics 公司签署了一项价值高达 18 亿美元的协议,从而扩大了该公司在基于 mRNA 的癌症研究领域的地位。Immatics 将获得 1.2 亿美元的预付现金和研究经费和超过 17 亿美元的开发、监管和商业里程碑。
近日,Verge Genomics宣布与阿斯利康罕见疾病部门Alexion建立为期四年的合作伙伴关系,以确定新的药物靶点。Verge Genomics是一家利用人工智能开发神经系统疾病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作为协议的一部分,Verge将获得高达4200万美元的预付款,股权和近期付款。该公司还可能因这笔交易获得高达8.4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任何由此产生的产品的特许权使用费。
近日,克睿基因与专注于神经性疾病研究和产品开发的生物科技公司Frametact携手宣布达成合作开发及授权协议,旨在利用克睿基因的VELP™平台,开发针对家族性神经疾病治疗的新型腺相关病毒(AAV)载体,用于下一代基因治疗。根据协议,克睿基因将获得总计6000万美金的预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并在产品上市后,根据销售净额享有持续的销售分成权益。
近日,美国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公司 Asensus Surgical(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ASXC)宣布,将与人工智能计算公司英伟达 NVIDIA 合作,加速 Asensus 手术机器人智能手术单元(ISU的开发,并提高其为外科医生提供先进临床智能的能力。
随着大型制药公司继续重组其产品线,诺华表示正在终止其预付8亿美元收购的总部位于英国的眼部基因治疗公司Gyrograph Therapeutics的领先基因治疗项目 GT005 (PPY988) 的开发。
9月14日晚间,强生宣布公司即将进行品牌焕新,做出以下3项调整:1)将旗下医疗科技和制药两大业务整合至强生(Johnson & Johnson)名下。制药业务“杨森制药”将更名为“强生创新制药”(Johnson & Johnson Innovative Medicine);2)强生医疗科技则保持不变,该业务在一年前由强生医疗器材更名而来。3)强生更换了使用了135年的品牌标识,启用全新设计的徽标,并且在数字化界面等应用场景中凸显缩写的品牌标识“J&J”。
9月14日,美国FDA官网发布消息称,对雅培(Abbott )的Proclaim系列和Infinity系列的多个神经刺激系统确认为一级召回,这也是最严重的召回级别。据报道,召回原因为上述系列产品无法退出磁共振(MRI)成像模式,这会造成连接和通讯中断从而带来安全隐患。目前已有186起事故,73人受伤,没有死亡报告。开云网页开云网页